這是一項莊嚴的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雙碳”目標,各級政府、各行各業都在積極作貢獻。“雙碳”目標已成為未來幾十年影響中國政策制定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經濟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木材工業是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綠色低碳產業,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將大有可為。
木材工業助力“雙碳”目標的優勢
木材工業是綠色低碳的產業。木材和木制品生產過程能源消耗量小,碳排放水平低,尤其是與鋼材、玻璃和水泥等傳統建材相比,節能降碳優勢明顯。研究顯示,生產1噸水泥約排放122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生產1噸鋼材約排放647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生產1噸玻璃約排放187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而加工1立方米木材(規格材)僅排放30.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因此,木材和木制品的大量使用可減少鋼材、玻璃、水泥等傳統能源密集型產品的使用,減少我國工業及能源部門的碳排放。
木材和木制品是高效廉價的碳封存體。木材屬于天然的儲碳材料,其主要制品只要處于使用狀態就一直會作為碳儲存庫而存在。依據碳儲量計量方法測算得知,我國每立方米原木和鋸材的平均固碳量約889.328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我國每立方米人造板的平均固碳量約1145.7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各類木制品主要以木材和人造板為原料加工而成,因此也儲存了大量二氧化碳。由此可知,生產和使用木材及其制品可以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抵消我國部分溫室氣體排放,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木結構建筑是低碳節能型建筑。據統計,2018年我國建筑全生命周期排放4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我國能源碳排放總量的51.2%。降低建筑領域的碳排放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與輕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常見建筑相比,木結構建筑節能降碳優勢顯著。研究表明,一棟建筑面積約223平方米的獨棟獨戶式建筑,木結構建筑生命周期物化階段能耗1036.98吉焦,比輕鋼結構低25.21%,比混凝土結構低38.73%;木結構建筑生命周期運行階段能耗5089.345吉焦,比輕鋼結構低8.61%,比混凝土結構低22.89%;我國現代木結構建筑在50年使用期內,每年每平方米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24.6-31.1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年每平方米平均28.8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相較于僅使用鋼筋和混凝土的基準建筑,現代木結構建筑在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減少48.9%-94.7%,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減少8.6%-13.7%。
木材工業助力“雙碳”目標的不足
木材資源供給能力不足。目前,我國木材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木材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預計,國家“雙碳”目標下,隨著木材和木制品以及木結構建筑市場規模的擴大,對木材資源的需求量也將呈剛性增長態勢,木材資源供給面臨較大壓力。加之我國木材進口市場集中度偏高等因素,都將使我國木材資源供給能力面臨不確定性。
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面臨壓力。雖然木材工業整體上能源消耗量較少,但對傳統化石能源仍有一定依賴性?;茉吹氖褂檬嵌趸寂欧诺闹饕蛑?。國家“雙碳”目標實施將推動我國能源消費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在能源領域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木材工業應主動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適應能源革命的大勢。
碳計量標準缺失。碳計量標準是我國木材工業實施“雙碳”目標的前提,目前我國木材工業行業尚未有碳計量標準頒布。企業是“雙碳”目標實施的主體,碳計量標準的缺失導致我國木材工業企業無法科學準確評估生產經營過程的碳排放情況,面對國家“雙碳”目標,只能被動跟隨大勢,應變的主動性略顯不足。
碳排放核算基礎研究滯后。碳排放盤查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全面、準確摸清碳排放“家底”,明確產業鏈各環節的碳排放基本情況,才能確定碳減排的基準線和主攻方向。目前我國木材工業碳排放核算基礎研究較為滯后,對行業推進低碳減排、實現“雙碳”目標的指導性不強。
木材工業助力“雙碳”目標的路徑
保障木材供給安全。木材工業企業可以建立原料林基地,實現“林板”一體化發展。既可解決原材料來源問題,又可增加森林碳匯,部分抵消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有前瞻性的企業甚至可以直接在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原料林基地和工廠。采取多元化的進口模式,積極開拓木材進口市場,降低木材進口市場集中度,以規避貿易壁壘。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推動能源消費結構由高碳能源過渡到低碳能源,并努力向零碳能源轉變。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和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源,進一步提高能源自給率。此外,還應加強生產過程的能源計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針對生產過程中高能耗工藝、技術和裝備,研究優化路徑。
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盡快研制契合我國木材工業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情況的碳排放盤查、碳儲量計量、碳標簽管理等急需標準,構建木材工業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以一流的碳計量標準引領我國木材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順利實施。
開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盤查。評估木質林產品碳庫儲量,精準量化產業鏈各環節的碳排放,為木材工業企業節能降碳提供科學依據,為下游用戶綠色采購和消費者綠色消費提供參考指南。建立我國木材工業行業碳排放數據庫并定期更新,為木材工業行業碳排放情況的準確計量和科學預測提供數據支撐。
加強綠色低碳加工技術的研發推廣。依托創新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立木材工業綠色低碳加工技術創新體系,針對企業生產需求和碳減排面臨的技術瓶頸,圍繞木材工業節能降耗的關鍵領域,組織優勢科研力量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加速推動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促進相關研究成果快速推廣應用,轉化為生產力,為木材工業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延長木材及木制品的儲碳周期。一是進一步提升木材和木制品的產品質量和使用的耐久性,延長木材和木制品的使用壽命;二是提高廢棄木材及木制品的回收利用效率,實現木材及木制品的循環利用、分級利用和綜合利用。從而進一步延長木材及木制品的儲碳周期,充分發揮木材及木制品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碳儲貢獻。
培養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制定木材工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林業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加快與林學、木材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融通發展,培養復合型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及管理專業人才。鼓勵涉林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聯合設立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培養項目,協同培養企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為木材工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創新宣傳視角,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平臺,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宣傳木材工業對國家“雙碳”目標的貢獻和價值,大力普及木材、木制品及木結構建筑的儲碳知識,牢固樹立使用木材、木制品和木結構就是為國家“雙碳”目標作貢獻的輿論導向,扭轉長期以來部分人士對木材、木制品和木結構建筑的片面認知,為木材工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原文:中國綠色時報 勞萬里 段新芳 呂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